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于22日在广州正式启动,同时成立了第一届科学咨询委员会。该研究院是中国气象局在华南地区设立的首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旨在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的气象科技创新凝聚力,推动融合创新、协同创新和开放共享,全面提升气象科技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曹晓钟出席了启动仪式并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国雄被任命为研究院第一届科学咨询委员会主任。研究院由中国气象局批准成立,以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为核心,整合了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多个气象科研机构,包括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江门市季风强降水预报技术创新中心、佛山龙卷风研究中心等。研究院设立了四个研究中心,分别是热带气象观测试验与机理研究中心、热带区域数值预报关键技术研究中心、热带环境气象研究中心以及成果转化与学术交流中心。

曹晓钟表示,科技自立自强是气象发展的战略支撑,通过夯实基础研究、集中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努力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气象科技已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研究院的成立是推进科技创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气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他期望广东气象部门能够把握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适应科技战略定位的需求,统筹气象科技力量,前瞻性地应对新兴技术革命,并夯实气象战略科技力量。

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研究院在广州启动助力气象科技创新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研究院在广州启动助力气象科技创新发展

此外,中国气象局相关职能司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负责人,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国防科技大学、澳门地球物理气象局、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委员会,以及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海南省气象局、广东省气象局的领导专家也出席了活动。

近年来,广东气象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气象科技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中国气象局与广东省政府签署了三轮省部合作备忘录,共同印发了大湾区三年行动计划。广东省政府出台了《广东省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平安海洋”和“科技攀登”等工程被列入省“十三五”和“十四五”重点项目。珠三角地区实现了“市市有气象科研机构”的目标,全省气象部门近十年承担了126项国家级科研项目、20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自主研发的区域高分辨率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和南海台风模式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打造了一个百米级高分辨率分钟级资料同化模式系统,基本摆脱了对外国技术路径的依赖,形成了我国高水平气象科技自立自强的标志性成果。

本文主题词:

粤港澳大湾区气象发展规划,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气候特征,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世界气象中心大湾区分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地理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气温,粤港澳大湾区气候特点,粤港澳大湾区的气候类型,粤港澳大湾区天气网站

点赞(83)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