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出口情况分析及未来发展展望》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最新发布的数据,2023年中国集成电路(IC)的进出口数量和金额均呈现下降趋势。然而,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我国正不断提升本土芯片产量,以应对未来的长期发展需求。
在进口数据方面,2023年中国累计进口集成电路4795亿颗,较2022年下降了10.8%;进口金额为3494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5.4%。此外,2023年中国二极管和类似半导体组件(作为普通商品芯片的代表)的进口量也下降了23.8%。
在出口数据方面,2023年中国累计出口集成电路2678亿颗,较2022年下降了1.8%;出口金额为13.60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0.1%。
2023年在全球经济逆风的背景下,尤其是消费电子领域,如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市场持续低迷。同时,受到国外出口管制措施的影响,我国在部分先进芯片采购方面也面临严重限制。
尽管如此,我国正不断提高本土芯片产量,以降低对外部进口芯片的依赖。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度中国大陆芯片产量实现了增长。1-10月份,国内累计生产集成电路2765.3亿块,同比增长0.9%。其中,10月份的集成电路产量达到312.8亿块,同比大幅增长34.5%,创近年来新高。
2023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出口情况分析及未来发展展望
根据全球半导体观察的不完全统计,除了7家已暂停搁置的晶圆厂外,目前中国大陆共有44座晶圆厂(包括12寸晶圆厂25座,6英寸厂4座,以及8英寸晶圆厂/产线15座)。此外,还有22座晶圆厂正在建设中(包括12英寸厂15座,8英寸厂8座)。未来,包括中芯国际、晶合集成、士兰微等在内的厂商还计划建设10座晶圆厂(包括12英寸厂9座,1座8英寸晶圆厂)。
总体来看,预计到2024年底,中国大陆将建立起32座大型晶圆厂,且这些工厂将全部专注于成熟制程。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的统计,2023~2027年全球晶圆代工成熟制程(28nm及以上)及先进制程(16nm及以下)产能比重大约维持在7:3。得益于推动本土化生产和政策补贴,中国大陆的扩产进度最为积极,预计其成熟制程产能占比将从2023年的29%,增长至2027年的33%,其中以中芯国际(SMIC)、华虹集团(HuaHongGroup)、合肥晶合集成(Nexchip)的扩产最为显著。
本文主题词:2020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出口,2013~2018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出口状况,2020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额,关于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及进出口状况,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面临的问题,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额,2020年集成电路进出口贸易分析,2020中国集成电路进出口,2020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2013—2018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出口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