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家庭的消费账单:理性与现实的碰撞》
普通家庭的消费账单理性与现实的碰撞
我今年42岁,生活朴素,很少踏足美容院,我的护肤品选择是大宝、启初、片仔癀皇后霜;护发素用蜂花,洗漱用品则是飘柔和海飞丝。从不涉足医美领域。我的衣橱里,十年前的衣物依然占据一席之地,而每年的换季时节,我会购置一批新装。我的孩子十岁,常穿亲戚赠予的旧衣,由于成长迅速,我们常在拼多多上为他选购衣物、鞋子和袜子。面对培训班的选择,我们放弃了英语和奥数,只保留了他从五岁起便开始学习的编程和足球。
我不是特别节约,只是比较精打细算。那么,你一定认为我存了不少钱吧?然而,看看我近几个月的微信支付账单,你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这是一份无房贷、车贷的纯消费记录,不包括支付宝,因为我目前主要使用微信支付。在这六个月中,最高消费为1.3万元,最低为4000多元,平均每月支出为8310.73元。
让我们以11月份为例,详细分析这笔开销。微信支付金额为13699.34元,支付宝为1955.49元,总计15654.83元。其中,孩子一年的编程课程费用高达6618元,占当月支出的很大一部分。教育方面还包括孩子学校延时课和午餐费共1070元,两项共计7688元,占总支出的一半以上。此外,我还支付了3000多元的礼金,用于亲戚生病探望和朋友婚礼。支付宝的主要开销是为老人和小孩购买居民医保,总计1890元。其他2000多元则主要用于购买衣物、日用品、学习用品以及超市采购等琐碎开支。
每个月似乎总有花钱的理由。例如,上个月孩子生病,医疗费用不菲。到了12月,还要支付商业保险费用。1月的春节和寒假,总免不了一些额外开销。2月开学,又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到了3月,培训班又要续费。4月……如此循环往复。
有人说我没有消费欲望,但孩子一直吵着要去吃自助餐,这难道不是一种消费欲望的体现吗?即便是在他考试得100分时,我们也会满足他的这个小愿望,一家三口去吃自助餐,花费至少626元。
我不禁思考,那些专家和教授们,是真的不了解我们的生活,还是口无遮拦?他们所说的“刺激消费”、“居民存款过多”、“刺激消费欲”等言论,在我看来实在荒谬。我们有足够的消费欲望,只是需要把钱花在刀刃上。我们需要的是理智的消费观,而不是盲目的消费刺激。
本文主题词:普通家庭消费结构分析,普通家庭消费明细表,普通家庭消费水平,家庭日常消费,家庭消费有什么样的特征,家庭消费是什么,家庭消费方式,家庭消费是如何分工的,家庭生活消费,家庭消费有什么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