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标签下的网络狂欢与现实反思》
文|刘艳辉
“年轻人报复性挤爆3.5分餐厅”、“年轻人挤爆推拿科”、“脆皮年轻人”……近来,“年轻人”这一标签似乎成了社交平台的热门话题,频繁登上热搜,引发人们关注和思考。这种贴标签的方式不禁让人想起曾经的“第一批90后”、“第一批00后”等说法,早已不是新鲜事。然而,它依然能够成功吸引眼球,不断收割流量。这既反映了当下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新趋势和新现象,特别是后疫情时代下年轻群体的消费行为和社交方式,如“特种兵式旅游”、“搭子社交”等,也与话术包装密切相关,各种新词、新梗的运用已成为常规操作。
近期,有研究机构将年轻人社交生活的新趋势概括为十个关键词,其中包括“零糖”社交、懒系健康、释压崇拜、线下社交体力流失等赶时髦、求新求异的说法。正如歌曲中所唱,“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年轻人作为网络空间中的活跃分子和重要参与者,总是“自带光环”。尽管权威数据显示,在网民年龄结构中,40岁以上群体已占据近半壁江山,但这并未改变“势微”的现状,特别是老年人逐渐成为网络社会的边缘群体。
“年轻人”标签之所以屡试不爽,很大程度上源于“用户思维”。在没有趋势时就制造趋势,没有潮流时就制造潮流,以此持续引发关注。同时,商业力量的加持也让这种套路得以支撑,许多商家借此进行宣传,从中获益。从线上到线下,从流量到变现,整个过程悄然完成,从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一举多得”。
然而,这种网络真实所呈现的并不能与社会真实划等号。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被代表”已成常态。相较于引领和制造话题,他们更多是被话题影响。例如,“脆皮年轻人”一词出现后,一些年轻网友会进行自我暗示、“对号入座”,而从众心理加剧并促成了“预期的自我实现”。虽然也有许多清醒的网友意识到,这些标签背后还有沉默的大多数,被看到的只是少数个体,但在多大程度上能反映真实、如何反映真实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足够关注。
![年轻人标签下的网络狂欢与现实反思](https://yunkanjia.com/uploads/images/c0f360ce221446e09b16733f4e8f0ae2.jpg)
年轻人标签下的网络狂欢与现实反思
这种以偏概全制造的话题,长时间下来会让人感到腻烦,也值得我们警惕。当泛娱乐化话题过度占用公众注意力时,这实际上是一种形式的“失实”和“不公”。一方面,我们应该真正关注年轻人的工作、生活、思想实际,反映他们面临的困惑和难题,实实在在地帮助他们成长;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对其他群体给予充分关注,如一老一小、弱势群体等,不能完全被流量牵着鼻子走,尤其是平台也应体现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
年轻人自身更应开阔视野、保持清醒,避免在网络狂欢中被裹挟,学会保持自己的生活节奏,定义自己的人生。
本文主题词:年轻人群体网络新称谓,网络热词年轻人,年轻人的标签新词,年轻人的网络文化,年轻人标签,当代年轻人的网络用语,描述年轻人的网络词汇,网络年轻人的新说词有哪些,年轻人的标签有哪些,当代年轻人网络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