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胜利隧道:中国基建的辉煌篇章
天山,自古便是天险,它巍然屹立于新疆,将这片广袤之地划分为南疆与北疆。南疆人民至北疆,北疆货物达南疆,皆需跨越这座雄伟的山脉。然而,《西游记》中所描述的“800里流沙河”、“800里荆棘岭”、“800里狮驼岭”,不过是形容路途之艰难,而天山之险峻,更是难以言表。在中国境内,天山绵延1760公里,平均宽度300公里,最宽处可达800公里。欲越天山,或绕行500公里,或翻越天山,途经海拔4280米的“老虎口”,此路每年仅通车4-5个月,余下时间因气候恶劣而无法通行。
为了翻越天山,我国共修建了三条公路:东线的巴哈公路,中线的乌尉公路,以及西线的独库公路。其中,天山胜利隧道作为中线乌尉高速最为艰巨的工程,其环境之艰险、地质之复杂,堪称挑战极限。该隧道地处高原高寒地带,面临高地应力考验,最大地应力达到21.8兆帕,相当于在指甲盖大小的面积上承受218公斤的重量,施工过程中极易发生岩爆。此外,隧道地质条件异常脆弱,位于地震带上,需穿越16条断裂破碎带,涌水、围岩破碎等难题接踵而至,仿佛置身于“地质博物馆”。
天山胜利隧道中国基建的辉煌篇章
在经济角度考量,基建项目往往追求投入回报比。新疆地广人稀,天山隧道投资巨大,而客流量与货运量相对较少,经济效益并不显著,因此大多数国家对此望而却步。反观国外,即使是有利可图的项目,如鹰酱家的加州高铁,技术难度不高,历时16年,耗资1000多亿美元,至今仍未完工。如此艰巨的天山胜利隧道工程,放眼全球,唯有中国敢于承担。
在基建能力方面,天山胜利隧道采用的主要设备为我国自主研制的“天山号”与“胜利号”掘进机,国产化率高达98%,刷新了大直径TBM在高寒、高海拔、高地应力环境下掘进的新纪录。即便其他国家有意承建天山胜利隧道,若无相应设备,也只能望洋兴叹,除非购买中国的设备。
那么,为何我们仍坚持打通这条隧道?从民生角度看,“要想富,先修路”。天山胜利隧道建成后,从乌鲁木齐至尉犁的车程将从7小时缩短至3小时,大大提高效率,创造更大价值。从战略视角看,新疆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关键区域,拥有20个国家一类口岸,且已有5条乌鲁木齐至中西亚货运航线,成为亚欧黄金通道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地理位置愈发重要。穿越天山的时间仅需20分钟,这将极大提升未来的经济发展潜力。
回顾这些年,我们修桥铺路,遇山开山,遇水架桥,建成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打造世界最长海底公路隧道——青岛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缔造桥隧比最高的郑渝高铁,桥隧比高达92.3%。道路变得日益畅通,这一切看似理所当然,然而,当我们目睹发达国家如鹰酱、约翰牛,规划多年仍未动工建设难度较低的高铁;或是听闻三哥宣称高速里程达14.5万公里,实则不足1万公里,许多地方尚未通车时,我们不禁感慨万千。
天山胜利隧道的成功贯通,让我们再次见证了中国基建的力量。正如那句诗所言:“此生无悔入华夏,来生愿在种花家。”为中国基建点赞!
本文主题词:天山胜利隧道在哪,2020年天山胜利隧道最新进展,天山胜利隧道地图图片,天山胜利隧道线路图,新疆天山胜利隧道工程,天山胜利隧道李亚隆,天山隧道工程,天山胜利隧道长度,铁路天山隧道,饥荒如何刷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