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的商店里,识别出中国人其实非常简单。只需观察他们在结账时的举动:当他们接过商品,一边等待收银员处理,一边拿着手机随时准备着,一旦收银员抬起头来,他们就会立刻用眼神询问:“Wechat/Alipay?” 毫无疑问,这一定是中国人。
这种交流通常会有两种结果。幸运的情况下,收银员会拿起扫码枪,轻松地扫过顾客展示的二维码,交易顺利完成;然而,有时候,顾客可能会听到一句“sorry”或者“cash only”,然后不得不匆忙地从口袋中掏出一堆纸币和硬币,以满足所需的支付金额。
尽管日本是二维码的发源地,但近30年后的今天,当二维码已经成为主要的支付手段,并引领全球进入移动支付时代时,日本对于非现金支付,特别是以二维码支付为代表的移动支付,仍然处于尝试和接受的过程中。
日本移动支付五彩斑斓下的现金坚守
根据知名调查机构Ipsos的报告,日本的移动支付普及率仅为27%,在亚洲范围内排名靠后。这种低普及率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支付习惯,也进一步限制了日本移动互联网生态的发展。
尽管日本尚未完全摆脱“现金社会”的标签,但它正逐渐拥抱移动支付时代。自2018年以来,日本成立了无现金支付推广协议会,致力于推动非现金支付的普及。数据显示,从2018年到2022年,日本的手机扫码交易支付金额增长了6445%。
在中国,移动支付领域主要由两大巨头——蓝色的支付宝和绿色的微信支付主导,几乎没有其他小平台的生存空间,这标志着移动支付市场的成熟。然而,在日本,由于移动支付市场尚未饱和,许多公司竞相推出自家的支付产品,希望成为日本的支付宝或微信。
例如,PayPay和LINEPay是目前日本市场份额最大的扫码支付渠道。尽管PayPay与支付宝有着合作关系,而LINEPay与微信支付更为接近,但这并不意味着日本移动支付市场的竞争已经尘埃落定。
此外,还有诸如RPay(RakutenPay)、d支払い(d支付)、mPay、NPay和auPay等多种支付产品,分别由电商平台、电信运营商和电子产品公司等推出。这些五花八门的支付LOGO让人不禁感叹,26个英文字母似乎都不够用了。
尽管如此,日本的商家和消费者对于“cash only”的坚持仍然根深蒂固。在中国企业的推动下,一些中国餐饮品牌如海底捞、杨国福麻辣烫等在日本积极拥抱移动支付,将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图案贴在店内显眼位置。然而,对于大多数日本本土商家来说,移动支付依然是一个有待探索的新领域。
本文主题词:日本移动支付,日本移动支付方式,日本移动支付app,移动支付在日本几乎寸步难行,日本移动支付发展现状,日本移动支付普及率,日本人移动支付,移动支付在日本栽了大跟头,日本移动支付为什么不被普及,日本移动支付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