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世界,能源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能源是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的基石,且与环境可持续性密切相关。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化加速及工业化进程推进,对能源的需求不断上升,而传统能源资源逐渐枯竭,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严重。在此背景下,全球各国纷纷转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实现能源的可持续供应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我国很早就着手寻找各种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光伏产业、风能利用、三峡大坝等都涉及到了清洁能源的利用。近期,我国南海地区也在研究新能源,南海可燃冰自主钻探完成海试。这意味着我们将很快能将南海可燃冰利用起来。那么可燃冰是什么呢?我们多久可以用上可燃冰呢?

可燃冰,也被称为天然气水合物,是在极低温和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天然气和水形成的冰状物质。它的结构是由天然气分子被水分子包裹形成的晶体结构。可燃冰主要由甲烷(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组成,因此被认为是一种清洁能源资源。可燃冰具有多个优势,它是一种巨大的天然气资源,全球储量巨大。据估计,全球可燃冰储量可能达到数万亿立方米,远远超过传统天然气储量。它主要分布在海洋的大陆架和深海沉积物中,覆盖范围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大洋和许多国家的领海和专属经济区内。可燃冰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对较低,与传统化石燃料相比具有较低的碳排放,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变化。

除了作为能源资源,可燃冰还具有其他应用领域。例如,可燃冰可以用作高效的储气体,用于调节能源供应和需求之间的平衡。此外,可燃冰中的水分子也可以用于淡化海水,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

可燃冰中国南海的清洁能源宝藏

可燃冰中国南海的清洁能源宝藏

根据相关专家的评估,我国的可燃冰资源主要集中在南海,其资源总量相当于650亿吨石油,可供我国使用130年,可以有效替代化石能源。南海的可燃冰资源主要集中在东沙、西沙和神狐等海域,但开采起来也还有难度。可燃冰主要存在于深海和高海拔地区,开采环境极为恶劣。海底水深、压力高、温度低,加之海冰、海浪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增加了开采的复杂性。而且可燃冰是一种水合物,由水分子和天然气分子结合而成。在开采过程中,破坏水合物结构就会导致气体释放和水合物崩解,这会引发渗透和压力增加等问题。而且可燃冰开采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和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底部沉积物的扰动、潜在的温室气体释放等。

目前,可燃冰的开采技术还相对不成熟。开采可燃冰需要采用先进的钻探、开采、提取和输送设备,才能有效地从海底或冰层中提取和分离出天然气。而我国目前正将开采设备更换为自己研发的设备,这无疑更加大了难度。我国南海地区的可燃冰主要赋存于水深300米以下的海底,而进行海底开采需要克服海洋水压、黑暗视觉等特殊环境条件。在深海环境下,海洋水压随着水深的增加而增大,对开采设备和管道系统的耐压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深海环境下的光线非常有限,对机器设备操作和视觉观察都带来了困难。

简而言之,我国南海的可燃冰资源虽然丰富,但短时间来看开采还面临着种种困难。

多久可以用?目前,可燃冰开采技术仍处于探索和试验阶段。虽然一些国家已经进行了试采和实验性开采,但在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开采之前,还需要解决一系列技术和工程挑战。关键技术领域包括提取和分离可燃冰中的天然气、水合物稳定性控制、深海设备的设计与制造、远程操控和自主导航等。同时,还需要制定完善的环境保护和监管政策,确保开采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和环境的影响最小化。另外,经济可行性和市场需求也是决定大规模开采的重要因素。可燃冰的开采成本相对较高,需要进行全面的经济评估,确保开采活动具有可持续性和盈利性。市场对可燃冰的需求和价格也会对其开采的发展产生影响。综合考虑,中海油研究院给出了一个循序渐进的时间表。预计将在2028年到2030年间建成试验区,初步形成产业规模。从这一点来看,我们至少可以在2030年实现小规模的开采和使用。至于后续的开发,则需要看市场表现再做决定。

在其他可持续能源方面,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市场之一,并且已经在太阳能利用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光伏技术的研发和制造方面已经完全形成产业,我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光伏组件和光伏发电的主要生产和使用国家。同时,我国还在推动建设大规模太阳能发电站和利用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未来,光伏产业将继续“发光发热”,为全世界提供清洁的

本文主题词:

可燃冰南海,中国南海可燃冰开采开采进展如何?,南海可燃冰开采成功,南海可燃冰属于什么资源,南海可燃冰试采成功,中国南海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我国南海可燃冰开采面临的主要问题,南海可燃冰开发的有利条件,中国南海可燃冰开采,南海可燃冰开发

点赞(28)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