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求助! 人教版小学数学上课用的课件、教案以及数学小故事哪个网站的比较好比较全?麻烦推荐一下!谢谢
我们网站有很多供你免费下载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统计与可能性》PPT课件2011-08-160705KB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统计与可能性》PPT课件。。。
资源级别:免点资源资源版本:人教版资源年份:2011文件类型:资源上传:因为有你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论文2011-08-1386KB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内容摘要: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社会需要创造型人才,而创造型人才需要强烈的问题意识。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激发,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
资源级别:免点资源资源版本:未知资源年份:2011文件类型:资源上传:徐春利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全套教案[原创]2011-08-09081KB
精心编辑下载即用。第一课时、毫米、分米的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2.知道1厘米=10毫米。教具、学具准备:1.教师准备一把米尺、直尺和一..
资源级别:精品资源资源版本:人教版资源年份:2011文件类型:资源上传:文心飞扬
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套教案[原创]2011-08-090148KB
精心编辑,下载即用。第一课时、不含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计算教学内容课本第1—3页中的例1、例2及相应的“说一说”、“算一算”、“想一想”。教学目标1、通过“购物”的问题情境,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
资源级别:精品资源资源版本:西师版资源年份:2011文件类型:资源上传:文心飞扬
观察物体课件[整理]2011-08-050113KB
很精美的课件
资源级别:普通资源资源版本:未知资源年份:2011文件类型:资源上传:huxinmeng
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学与教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2011-07-03041KB
该资源是我校区级科研课题的研究报告。一、课题的提出...............................................................................................................2(一)课题的背景...................
资源级别:普通资源资源版本:未知资源年份:2011文件类型:资源上传:xph1967
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试题2011-06-28107149KB
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资源级别:免点资源资源版本:西师版资源年份:2010文件类型:资源上传:jijp326
小学数学六年级毕业模拟试卷1试题[整理]2011-06-261108KB
小六数学毕业模拟一、“相信你的能力!"请你耐心填一填。(本题共26分,每小题2分)1、在○里填上“<”、“>”、或“=”。999○1001○6.53○6.5302米○18分米2、2.125精确到百分位约..
资源级别:免点资源资源版本:人教版资源年份:2011文件类型:资源上传:good
北师大版2010年小学六年级毕业考试数学试卷试题2011-06-261793198KB
2010年小学毕业考试数学试卷北师大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1、三千九百零四万零五十写作()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2、25%=3÷(&nb..
资源级别:免点资源资源版本:北师大版资源年份:2010文件类型:资源上传:因为有你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试卷试题[原创]2011-06-22285111KB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下册期末试卷。。一、填空题。(24分)。1.75平方分米=()平方米50分=()时。2.===18÷()=()..
资源级别:免点资源资源版本:青岛版资源年份:2010文件类型:资源上传:jzxx
《百分数的认识》课件[原创]2011-06-1501.38MB
本人区级研讨课教学课件
资源级别:精品资源资源版本:北师大版资源年份:2011文件类型:资源上传:chenana
米、厘米教学的实用教学策略分析论文[全国获奖][原创]2011-06-1508KB
本论文获全国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三等奖一、问题的提出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一些学生数学计算能力,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都不错,但一涉及到空间感觉问题就茫然不知所措?我们在阅卷、批改学生作业时..
资源级别:精品资源资源版本:北师大版资源年份:2011文件类型:资源上传:chenana
解决问题的策略课件[原创]2011-06-14569KB
不错的课件
资源级别:免点资源资源版本:苏教版资源年份:2011文件类型:资源上传:liuruipz
谁先走说课2011-06-1034KB
谁先走说课说教材:《谁先走》是北师大版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研究的是概率问题,概率是研究不确定现象(随机现象)的科学。随即现象是指这样一种现象: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同样的试验,其结果不确定,以..
资源级别:免点资源资源版本:未知资源年份:2011文件类型:资源上传:因为有你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第四册乘法复习课件[原创]2011-06-1032.61MB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第四册乘法复习课件
资源级别:普通资源资源版本:苏教版资源年份:2009文件类型:资源上传:zxnini
新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第五册全套教案[整理]2011-06-082956KB
第五册新人教课标版教案。第五册数学教学计划。一、简析。第五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测量;万以内的加减法;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数学广角;总复习等内容。。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
资源级别:普通资源资源版本:新人教版资源年份:2009文件类型:资源上传:gc19840726
《圆的认识》优质课教案[原创]2011-06-03811KB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优质课教案圆的认识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85—87页:圆的认识教学目标:1、掌握圆的特征及圆的各部分名称,直径和半径的关系;2、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3、运用所学..
资源级别:普通资源资源版本:人教版资源年份:2011文件类型:资源上传:chb066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毕业考试卷试题2011-06-011291504KB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毕业考试卷
资源级别:免点资源资源版本:北师大版资源年份:2009文件类型:资源上传:凭海临风
2010—2011学年度(上)期中三年级测评数学试题[原创]2011-05-2844.59MB
情境族试题,让学生真实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计算一、口算。(时间5分钟,试题另附)二、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70÷5☆88÷3三..
资源级别:免点资源资源版本:苏教版资源年份:2011文件类型:资源上传:弓艳青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用不同的方法数数课件2011-05-28014KB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用不同的方法数数
资源级别:免点资源资源版本:冀教版资源年份:2011文件类型:资源上传:xsxx
六年级下数学课件
一份好的课件可以帮助到老师,让老师的课堂更加精彩,接下来要给大家分享的是六年级下数学课件,欢迎大家的借鉴阅读!
六年级下数学课件篇1教学目标
1、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含义,掌握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2、理解和掌握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3、理解角的含义、角的分类。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含义,掌握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2、理解角的含义和角的分类。
教学准备
PPT课件、练习纸
课时分配
1课时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导学过程:
一、直线、射线和线段
1、画一画:分别画出直线、射线和线段,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2、说一说,填一填。
端点个数是否可以延长是否可以度量长度
直线
射线
线段
二、垂线、平行线
1、分别画一组垂线、平行线。
2、说一说:
(1)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2)在什么情况下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3)在什么情况下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4)你能找出我们生活中(比如教室)互相平行与垂直的直线吗?比一比哪组找得最多。
三、角
1、画任意角,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2、结合图形,说一说什么是角?
3、延长角的两边,角的大小是否变化?画图配合说明。
4、用量角器量出下图角的度数,并说说量已知角的方法。
5、角的分类。说出各种角的度数范围
角的分类度数范围图形
四、课件出示练习
(一)、判断
1、一条射线长5千米。()
2、两条直线不相交就平行。()
3、角的两条边越长,角就越大。()
4、大于90°的角就是钝角。()
5、两条直线相交组成的4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其他3个角也是直角。()
6、1周角的是直角。()
(二)画一画。
1、根据下图中提供的信息,不用测量任何数据,画一个与三角形ABC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五、总结梳理: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六、课后作业
同学们学习了直线和射线构成的平面图形,你知道由线段构成的平面图形又有哪些呢?请同学们下课去整理分类。
板书设计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1、直线、射线、线段
2、垂线、平行线
3、角和角的分类
六年级下数学课件篇2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激发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和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极限思想。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
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二套,圆片。
学具准备:
分成十六等分的塑料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前面我们学习了圆、圆的周长。如果圆的半径用r表示,周长怎样表示?(2r)周长的一半怎样表示?(r)
2.出示教具圆,谁能指出这个圆的面积?谁能概括一下什么是圆的面积?请同学们用手摸出学具圆的面积。
3.提问:你知道了什么是圆的面积,还想知道什么?(怎样求圆的面积。)
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怎样计算圆的面积。(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1)以前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学生回答,师用课件演示。)
(2)通过回忆这三种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你发现了什么?(发现这三种平面图形都是转化为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
怎样推导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呢?(把圆转化为学过的图形。)
那么同学们想一想,圆可能转化为哪些平面图形来计算呢?(学生回答: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2.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1)提问:怎样把圆转化为这些平面图形?请同学们看手中的学具,把圆怎样剪?剪成什么样的图形?(把圆平均分成了16等份,剪成近似的等腰三角形,然后拼一拼,看能拼成什么图形。)
(2)学生动手操作。
请同学们动手剪拼一下,看到底能拼成什么图形。(学生动手操作。)
谁能向大家汇报一下,你把圆拼成了什么图形?(生答:拼成了。请把你拼好的图形放在实物投影上展示给大家看。)
(3)课件演示:请看大屏幕,把圆分成16等份,拼成了近似平行四边形,如果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细,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长方形。)
(4)看拼成的长方形与圆有什么联系?你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生答师继续演示课件。
生答:能,因为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半径。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所以圆的面积=周长的一半半径
S=r
S=r2
师:结合公式S=r2,说说圆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5)有的同学把圆拼成了三角形,梯形。你能根据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生答:三角形的底相当于圆周长的,高相当于圆半径的4倍。
因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所以圆的面积=周长的半径的4倍
S=4r2
S=r2
生答: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高相当于半径的2倍。
因为梯形的面积=(上底 下底)高2
所以圆的面积=周长的一半半径的2倍
S=2r2
S=r2
3.小结:刚才你们把圆转化为各种图形,分别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S=r2)
要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半径)
4.利用公式计算。
(1)出示例3,读题列式。
学生尝试练习,反馈评价。
提问:如果这道题告诉的不是圆的半径,而是直径,该怎样解答?不计算,谁知道结果是多少吗?
(2)完成第116页做一做的第1题。
(3)看书质疑。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求下面各圆的面积,只列式不计算。
2.测量一个圆形实物的直径,计算它的周长。
3.农民伯伯购买一种麦田的自动旋转喷灌装置的射程是15米。请你帮忙算一算,它能喷灌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自己运用了什么方法,学到了哪些知识?
五、布置作业
第118页的第3题和第4题。
板书设计:
圆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的面积=周长的一半半径<365>
S=r
S=r2
六年级下数学课件篇3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是探究制作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技能问题。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大在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简单的数据整理以及学会制作一些简单的统计图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有关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技能。
教材编排的内容比较简单,通过两道例题分别说明如何合理制作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使之正确、充分地反映出有关数据,正确体现各统计图的特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掌握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征与作用,能正确描述统计图中的数据。
2、使学生能正确地制作统计图,充分利用统计图的特征准确、合理、规范地反映出有关数据。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针对统计图提供的数据不清问题,能提出质疑和修改建议,提高制作统计图的技能。
2、在运用统计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3、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
2、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的习惯。
重难点、关键
重点:绘制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难点:根据折线统计图正确描述数量变化情况。
关键:根据统计图进行比较、判断时要统一标准。
课时划分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扇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扇形统计图(课文第68页的例1,练习十一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能正确描述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有关数据.
2、使学生能正确运用扇形统计图反映有关数据,提高处理数据的技能,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3、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重难点、关键
重点:扇形统计图.
难点:发现统计图中存在的数据不清的问题.
关键:认真分析统计图中所反映的数据.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电脑课件呈现扇形统计图
1、问: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1)喜欢同一首歌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45﹪
喜欢相声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18﹪
喜欢小品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25﹪
喜欢其他文艺节目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12﹪
(2)喜欢同一首歌的人数最多
绝大部分同学都喜欢同一首歌,小品和相声
喜欢其他文艺节目的人数最少
2、说一说这是什么统计图,它有什么特征?
(1)扇形统计图
(2)特征:可以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之几
六年级下数学课件篇4教材概述:
本节课处于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本单元是综合之前所学统计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统计图直观形象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正确分析、判断或预测,但如果对统计图表不进行认真分析,可能会得到不准确的信息,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或判断。因此应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以保证所有结论的真实性和判断的正确性。教材主要是结合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来帮助学生体会的。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了解了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的特点和作用,会从统计图中提取有关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会根据分析结果做出简单判断或预测。但是对于信息不够明确的'统计图学生在对结论作出正确判断上还需进一步的学习与提高。
根据新课改关于三维目标的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综合运用统计知识,学会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2)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具体信息,理解统计图中各个数据的具体含义,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简单的预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体会独立思考,互相探讨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以及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在分析统计图时,能准确提取统计信息。
教学难点:在分析统计图时,避免信息产生误导,能综合运用统计知识认真分析数据。
教具:课件。
教法、学法
1、创景激情法。本节课将始终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创设情境,利用几个相互联系的小事例贯穿,开展教学。
2、讨论探究法。在探究根据统计图所给出的结论的正确与否是,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在交流中更正自己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做好铺垫。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统计)是的,我们每学期都要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它已经是我们的老朋友了。那么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大家还记得吗?
问题一:回忆一下,我们学过了哪几种统计图?(三种)
问题二:下面认真听!如果老师要统计参加每项体育项目的学生占全体学生人数的分布情况,应该选择哪种统计图?为什么?(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应部分量与总量之间的关系)
问题三:如果要统计六年级每班的学生人数,哪种统计图最适合?说说理由。(条形统计图,可以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
问题四:如果要考察某位同学本学期数学成绩的变化情况,又该选择什么统计图呢?为什么?(折线统计图,清楚的看出数据的变化趋势)
问题五:以上的统计结果都选择了用统计图来表示,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板书:直观形象)
师:看来,同学们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的很不错!所以老师决定带你们到一家购物商场去逛一逛,看看统计知识在生活当中有哪些应用吧!(板书标题:统计)
【设计意图:创设各种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复习三种统计图的知识,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为学习新知做铺垫】
二、寓学于情,探究新知。
1、学习例1,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师:先来到三楼电器区,彩电促销员为了了解各品牌彩电市场占有率的情况,做了一份调查,大家看,这是一幅什么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问题一:认真观察一下这幅图,你都可以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问题二:“其他”在这里该如何理解?市场占有率是什么意思?通过商品的市场占有率我们可以得出这件商品怎么样?
师:还能够更深入一点儿地找到别的信息吗?能不能进行一下比较?
师:这位同学说“A牌的占有率最高”,你同意他的说法吗?(预设:和你们一样,促销员从这幅图中也得到了很多信息,他说“A品牌最畅销”,你同意他的说法吗?)
师:嗯,有的同学提出了反对意见,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看法,想想这个观点正确吗?理由是什么?(小组开始讨论,论证观点正确与否)
学生小组交流后进行集体反馈交流。
师:他说的和你们想的一样吗?同学们分析得很有道理,因为“其他”所占的百分数太大了,有可能其中的某种品牌占有率会超过A。
看来“A品牌是否最畅销”我们现在能得出结论吗?主要问题在哪?“其他”这部分数据不够明确,我们需要更明确的数据。
问题三:如果让你来修改这幅统计图,你会怎样改?
问题四:这幅图和刚才一样也含有“其他”这个不确定的部分,但是现在你怎么就能肯定E品牌最畅销,刚才却不能?
问题五:F品牌的占有率最低,你同意吗?
师:好,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你认为我们在制作或分析统计图示应该注意些什么?(对统计图所给的信息要仔细全面分析,不要被表面的信息所误导)(板书:全面分析)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放手让学生去探究新知,充分进行交流讨论。通过学生相互讨论的形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而且可以互学互补,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的多种能力都得到培养和提高】
2、及时练习。
师:好,我们已经帮助了这位促销员正确地分析了统计图,下面我们到别的地方去逛一逛。来到二楼生活用品区。促销员正在对某牌洗发水一周的销售情况进行统计。看,这是一幅什么统计图?
问题一:从图中你能得出哪些信息呢?
问题二:你们能判断出哪天的销售情况最好?哪天的销售情况最差吗?为什么不能呢?
问题三:如果今天是周日,你能预测一下明天这种洗发水的销量会怎样吗?根据什么?
3、教学例2。
师:虽然售货员的工作比较辛苦,但是他们工作很努力,所以半年来两位售货员的薪水不断增长,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月薪的变化情况。这是一幅什么统计图?
问题一:初看这两条折线,你有什么感觉,折线的变化趋势怎么样?
问题二:我们来猜猜谁的月薪增长得快一些?为什么?
师:他观察得很仔细,觉得不但要看折线,还需看具体的数据,有道理吗?有什么发现?
问题三:为什么从数据上看两人的月薪增长情况相同,折线的变化趋势却不一样呢?
师:也就是纵轴的标准不一样,所以图看起来也不一样,容易被误导,那么在比较同一数据时,应该怎样做比较好?(板书:统一标准)
问题四:通过以上的学习你对分析统计图有什么新的感受吗?
小结:我们必须仔细认真的全面分析,才不会被一些表面信息误导,从而得出正确结论。(板书:客观准确)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大胆进行猜测,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三、及时练习,延伸提高。
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四道结合学校、诊所、羊村、气象局具体情境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更多的生活实例感受统计的应用,进一步锻炼学生看图、分析统计数据的能力,并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和简单的预测。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让学生那学到的知识及时用于实践】
四、知识梳理,全课小结。
师:今天,我们进一步分析了统计图,你知道在利用统计图分析、判断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吗?你有什么收获?最后送给学生一句名言:“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作为情感态度的延伸。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回忆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了抽象概括能力。整堂课结束时,将一句名言送给学生,达到“课已尽意长存”的效果。]
六年级下数学课件篇5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顺序,整理运算定律和一结规律,能应用运算定律或规律进行简便运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2经历概括、计算、比较等学习过程,让学生掌握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并能根据题目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使计算简便。
教学重难点
运用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
课前准备
课件
板书设计名称用字母表示举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
通过复习,加深对四则运算的理解和掌握,为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进一步巩固估算策略,提高估算能力。
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认真学习的态度。
一、运算顺序(教材第76页例6)。
1、说一说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算一算:(710-18×4)÷2=
2、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一样吗?
3、算一算:×〔-(-)〕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
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外面的.
4、组内交流算法:
(1)(-)÷(×42)(2)÷〔( )×〕
5、完成教材第76页“做一做”。
二、运算定律(教材第77页例7)。
1、根据表格,填一填。
名称用字母表示举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2、算一算,学生说说简算过程及应用的运算定律。
六年级下数学课件篇6教学目标: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复习中,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圆的知识的整理,进一步认识同一个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本质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能熟练的用圆规画圆;能熟练的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教学思路:
讨论—整理—练习
教学重、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
教学过程:
一、知识的整理
1、你学到了有关圆的哪些知识?
2、知识的整理
画圆需知道哪些条件?圆是轴对称图形吗?有几条对称轴?什么是圆的对称轴?
圆心、半径、直径、周长与圆的关系半径、直径、周长与圆的面积的关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以便加强记忆。
二、巩固练习
1、判断(小黑板出示)
3、选择(小黑板出示)
4、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小黑板出示)
三、总结
板书设计:圆的认识
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在同圆或等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直径:在同圆或等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圆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C=∏dC=2∏r
怎么在ppt上画五个同心圆
不知道您画这五个圆是派什么用。SmartArt里有个圆环图,可以设成五个同心圆。
如果还是希望手工画的画,画完后,可以选中五个圆,然后在菜单栏【绘图工具】里,偏右侧有个【对齐】,使用里面的上下居中和左右居中,即可让它们成为同心圆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三篇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感受圆的基本特征,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应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下面是我整理的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57、58页的内容
教材简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和圆的初步认识基础上进行编排的。教材首先讲圆的画法,通过画圆认识圆心、半径、直径,然后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圆的特征。通过对圆的认识,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习本节内容,不仅使学生全面系统地认识圆,而且为学生今后学习圆柱、圆锥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圆规画圆,认识圆各部分名称,理解并掌握圆的特征。
2、在画圆、剪圆、折圆等活动中,使学生经历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等活动,提升动手实践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圆的特征和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
深刻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
ppt课件、直尺、圆规、圆形纸片
学具准备:
直尺、圆规、剪刀、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结合实际、谈话引入新课。
1、出示教材中的主题图。这些图片中都有哪个平面图形?
2、你能举出生活中带有圆的物体吗?(生举例)
3、揭示课题:正如同学们所说,钟面上有圆,硬币上有圆,车轮上、茶叶桶上还有圆,可以说圆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随处可见。这节课,咱们就一起走进圆的世界,探索圆的奥秘。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4、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有关圆的什么知识?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之旅吧。
二、初步感知圆
1、摸圆,拿出课前准备的圆片,摸摸你的圆的边,想想看它与我们以往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有什么不同?(圆的边是弯曲的,跟以前学的长方形、正方形的边是不同的。让学生知道圆是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2、了解圆上、圆内。(课件展示)
三、画圆
师:你会画圆吗?生会说出画圆的方法。将学生的画法归纳展示在黑板上。(描、借绳子画、手撕、用圆规)
引出画圆的常用工具——圆规,让刚才用圆规画圆的学生向其他学生介绍画圆的方法,再让学生尝试在练习本上用圆规画圆。生说一说用圆规画圆应注意什么。师示范怎样用圆规画圆。(1)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2)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2)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巩固用圆规画圆,让学生在老师发给的白纸上用圆规画一个圆。
四、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自学课本第58页第一段的内容,把你认为重要的知识画出来。
汇报交流自学结果,结合多媒体课件辅助,完整认识圆的各部分的名称。
在画在白纸上的圆里标出圆心,画一条半径和一条直径,并分别用字母表示。
五、活动中提升认识
活动一折折量量
把画在白纸上的圆剪下来。沿直径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你有什么发现?并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汇报交流,最后看看谁的收获多。展示探究结果。结合学生交流、汇报探究结果,及时引导梳理。
活动二:拓展应用
1、课前我们用杯子盖、带有圆的三角尺画出的圆如何找圆心?刚才黑板展示的这组圆都有圆心吗?没有圆心的圆怎么找?
2、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车轴应安装在哪?
六、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小结: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圆的王国探寻了圆的奥秘,其实圆还有很多的学问,以后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圆。
板书:
圆的认识
圆心(o)
半径(r)〈在同一个圆里〉无数条长度都相等d=2r
直径(d)〈在同一个圆里〉无数条长度都相等r=d/2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并会用字母表示。
2、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思考等探索活动,理解同圆中半径直径的特征与关系,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操作步骤和方法。
3、在认识圆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深刻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PPT课件,直尺,带圆孔的三角板,圆规等。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中引入圆。
1.出示生活中圆形物体的图片,让学生找“圆”。
2提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和物体的表面是圆形的呢?
3、欣赏生活中的圆。(同学们都说的很好,我这里也给同学们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圆,他们把我们的生活点缀的很美)
4、圆为什么能把我们的生活点缀得如此之美,带着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就对圆进行认识。(板书:圆的认识)
二、在画圆过程中认识圆。
1、引导学生开放的探索画圆的方法。
(让学生自由画圆,并交流方法,说说这些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在此基础上,突出用圆规画圆的优越性:可画任意大小的圆。)
(1)为了便于咱们研究,咱们先来画一个圆,大家会画圆吗?
看来只用一只粉笔,是不太容易把圆画好的,要想画好,咱们就得借助工具,下面老师就给你一些工具,依次出示一些可以描的圆。
看来同学们都会画,请允许我也画一个,同学们都有很强的观察能力,我就不怎么讲了,请你们监督。(用圆规画圆)
怎么样,我画的圆好不好?那你想不想像我这样试一试呢?
2。加强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指导。
(引出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将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概念引出融为一体,自然流畅。)
(1)引出画圆的常用工具——圆规。
(2)学生试试圆规。
(3)展示反馈。
①出示学生作品,提问:你是怎样画出来的?
板书:定点、定距
出示不成功的作品,提问:为什么?
②学生介绍一下画圆的心得:你认为要把圆画出来,有什么关键?(点不动;距不变。)板书:
画圆:定距、定点、旋转一圈。
(4)再画圆。(大小不同的三个,巩固画圆方法的同时,便于圆心地指出)
3、认识圆心、半径、直径。(结合课件完成)
(1)师:不管你画的圆是大是小,中间都有一个被针尖戳过的点,这个针尖所在的点叫做圆心。
一起说说什么叫圆心?(课件)
提问:为什么叫圆心?
(2)追问:是圆心到哪里和到哪里的距离相等?
先用手指一指,再画出一条,并用数学语言来描述。“一端在圆心,另一端在圆上”,这样的线段的名称也是今天我们要掌握的一个名称。板书:半径
对半径的概念你是怎样理解的?
(3)半径就是一半,延长半径,画出另一半,使线段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该叫什么名称?板书:直径。(可在此处说出在同一个圆内,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师: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的三个名称“圆心、半径、直径“接下来来个思考题检验一下你们学习的成果。(课件出示并判断哪些半径直径,为什么,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想一想:圆的位置由什么决定?半径决定圆的什么?(圆心确定了,圆的中心位置就定了,半径决定了圆的大小。)
(5)说说用圆规画圆的优点,感受其画圆的灵活、方便的特点。
(虽然画圆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最基本的一种是用圆规画,可大也可小,如果我要画一个半径是1厘米的圆,你觉得我的两脚因该张开多大?2厘米呢?3厘米呢?画直径是4厘米的呢?)。
4、实践活动。
请大家动手折一折,量一量,讨论“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什么特征?直径有什么特征?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可能会说出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同一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
师:刚才大家讨论出了这么多圆的特征,到底是不是这样呢?请大家看屏幕。(计算机演示特征。)
大家看,计算机演示的和大家讨论的结果一样吗?(一样。)也就是说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多少条?并且所有半径的长度都怎样?刚才大家还讨论出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你能用字母表示一下它们之间的关系吗?板书:
d=2r或r=
三、运用提高。
1、做一做第一题。
出示一个圆形纸片,提出问题:圆画好了,不过老师也遇到一个麻烦——找不到圆心了,你能帮老师想办法解决吗?
(1)学生独立思考。
(2)汇报,解释:对折再对折能找到圆心。
(3)继续设问:如果是一个圆形硬币,折不了,能找圆心吗?(引出直径就是圆内最长的线段)
2、练习十三第二题。
刚才我们知道了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你们能运用这个知识点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四、课堂总结。
大家回忆一下,通过刚才的学习,咱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①认识圆的各部分的名称。②知道了圆的特征。③学会了用圆规画圆。
小结:生活中能广泛使用圆形,其实这其中还有很多的学问,以后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圆。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3
1.使学生在观察、画圆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能够用圆规画圆;
2.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
3.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
教学重点:能用圆规画圆,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
教学难点: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用具:圆规,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以前我们学习过很多的平面图形,现在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都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让学生回答,并及时给予鼓励。
2、在我们学习这些图形中有一个图形是我们没有系统学习过的图形?(圆)
3、出示课题:”圆的认识”
二、联系实际
1、在我们身边存在很多圆,回想一下,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能见到圆?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回答,可多举例子说明。注意把握时间,尽可能让学生多说。
2、如果让你画一个圆会画吗?(方法不限,手段不限)可以让学生多说一些方法,比如:用圆形物品,绳子等等。在课上要注意观察学生是否能用不同的方式画圆,若不能可稍微的提示一种。
三、用圆规画圆
1、用圆形物品画圆只能画一个,它的大小不能变。如果想画一个大圆怎么办呢?这时我们就该用更科学的工具画,那就是“圆规”。
2、拿出圆规观察一下,你觉得圆规有几部分组成?学生尝试回答(教师总结:圆规有一个把手,两只脚,一只脚是针尖,一直脚是笔尖)
3、打开练习本,自己尝试画一个圆。思考在画的.过程中圆规哪个部分不动,哪个部分动了,相应的谁的位置没变,谁的位置变了?让学生自己多花,体验画圆的过程,最后由学生回答
4、在学生总结后,可根据学生的总结教师示范画法。在师范的过程中故意出错,帮助学生补充没有注意到的地方。最后总结:画圆时,两不变,一变(针尖固定不变,针尖与笔尖的距离不变,笔尖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四、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
1、现在来重点研究两不变。第一个不变:针尖固定的位置不变,那针尖在纸上画出来的是一个什么?(点)我们把这个固定的点叫做圆心,用大写字母“O”表示。(强调大写字母)
2、让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出来
3、针尖固定不变在纸上画出的是一个点,那针尖与笔尖之间距离不变,它在纸上画出来的是一条什么呢?(线段)
4、让学生独立尝试画出表示针尖与笔尖距离的线段。
5、教师:既然是一条线段,那它有几个端点,(两个)这两个端点分别连接的哪?
学生:一个端点连接圆心,一个端点连接圆上的点
教师:它只能连接一个点吗?(不是,它能连接圆上任意一个点)
6、所以我们把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来表示
7、出示各类型的错误让学生区分,明确半径必须要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
8、对比观察,如果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都在圆上,并且经过圆心,那它就叫做直径,用字母“d”来表示。
9、仿照学习半径的过程出示错例,让学生更清晰的认识直径的概念。
10、在学生认识了以上概念后,在练习本上画一个圆,并且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五、练习巩固
ppt如何设计逐层扩散的圆
ppt如何设计逐层扩散的圆片?在ppt里面用圆形设计是非常有用的,如果你的页面的图文并不多,那么用圆形设计,也是更有意义。我们可以将一个页面的图片作为主要的入口,再把文字作为点缀。这样设计之后,页面会更加有设计感,如图。如下图:这里使用了三角形和矩形这两种形状填充文字,调节一下渐变色看一下。如果觉得多余的话,可以给文字添加一些变化,增加页面的层次感。再或者,把文字替换成图片。如何设计ppt页面首先,按住ctrl键单击菜单栏中的图片或纹理填充,然后将图片上的图片替换为自己设计好的漫画图片。此时,选中图片,然后将图片拖拽到文字上面,将其此处缩放大小修改为23.no.俩个图片在ppt中的效果我们将模板此。本次案例使用的是模板。本模板由个人收私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