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工匠:王晓峰的智造之路》

数字工匠王晓峰的智造之路

数字工匠王晓峰的智造之路

隆冬时节,辽宁沈阳,记者踏进了位于浑南区的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松公司)生产车间。这里,科幻大片般的景象映入眼帘:上下翻飞的“中国红”机械手臂与黄色的移动机器人“协同作战”,它们正在生产机器人。

博士工匠、新松公司中央研究院高级总监王晓峰,就是给这些工业机器人装上“大脑”的人。6年前,28岁的他从东北大学毕业,脱下博士服,穿上一身蓝色工装,成为了新松公司的一名研发人员。在生产设计一线的摸爬滚打,让他迅速成长,尤其在机械臂先进控制算法与智能应用工艺研发领域崭露头角。

王晓峰和同事们设计的机器人,可以移动几十吨重的大型设备,进行误差以微米计算的精细操作,也可以代替工人在高辐射、高温的操作环境中精准作业。他们研发的机器人正在改变工厂和工人的作业场景。2023年11月8日,包括王晓峰在内的新松机器人研发团队被辽宁省委宣传部、省精神文明办授予辽宁“时代楷模”称号。

脱下博士服穿上工装,王晓峰的内心从未动摇。他学的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课题组的老师都有在企业工作的背景,制造企业就是他施展所学本领的最好平台。一部名为《大国重器》的纪录片,更是坚定了他的选择。这部展现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历程的纪录片,记录了产业工人、工程师、科研人员等装备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中的“灵魂人物”,他们的奋斗和梦想,让王晓峰产生了加入其中的冲动。

在科研路上,王晓峰和团队不断试错、“打怪升级”,最终在众多参与单位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揭榜挂帅”项目——新一代智能型工业机器人研究的第一名。他们为一家国内车企定制的210公斤重载点焊机器人汽车装配生产线,成功解决了客户的需求,展现了他们的实力和创新精神。

如今,王晓峰正越来越靠近那个核心。每天面对冗长的代码、繁多的数据、复杂的公式,他沉浸其中、自得其乐。他的手中,多个项目在交替进行。他经常被突然拉进一个技术研讨群,即刻就在群里和大家开始头脑风暴,“没人会在意这是谁主导的项目,只是希望能尽快解决问题。”

王晓峰始终坚信,为工人研发“好用的工具”,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而他,也正在这条道路上砥砺前行,书写着属于他的智造传奇。

本文主题词:

点赞(35)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