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新时代来临:揭秘降低成本的关键因素》

2024年1月17日,AI研究实验室Midjourney创始人大卫·霍尔茨(David Holz)在社交媒体X上的一篇帖子引发了广泛关注:“我们有理由期待,到2040年,地球上将有10亿个人形机器人。到2060年,世界上将会有1000亿人形机器人。”这句话正透露出人形机器人的新时代,正在到来。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形机器人已经从早期的实验室原型机蜕变为能够胜任各种任务的完成品,如物流工厂、质检现场等。例如,美国人形机器人创企Figure的Figure01已经在宝马的美国制造工厂“上班打工”,而马斯克的擎天柱机器人则展示了其家务能力——可以在30秒内叠衣服。

人形机器人新时代来临揭秘降低成本的关键因素

人形机器人新时代来临揭秘降低成本的关键因素

然而,人形机器人的普及仍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降低成本。从人民币七十万元到二十万元,这一巨大的降幅背后,是各大机器人玩家们在硬件零部件成本上的不断探索和努力。高性能控制器、高性能电机驱动等零部件的价格一直是人形机器人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幸运的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业政策的推动,人形机器人的制造成本正在逐步降低。例如,开普勒机器人计划将人形机器人价格控制在大约2-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4-21万元)左右,智元机器人则预估其首款人形机器人远征A1的制造成本将会被控制在20万元以内。

展望未来,人形机器人赛道的技术变革和应用拓展仍将是我们关注的焦点。而在降低成本、开拓应用场景以及提升算力等方面的努力,将是决定人形机器人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让我们拭目以待,见证人形机器人的新时代的到来。

本文主题词:

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与现状,造成国内外机器人成本差距的最大因素,人形机器人未来发展,人形机器人发展前景,机器人提高生产效率的例子,机器人还可以减少人力,机器人减少人力资源,人形机器人发展现状,人形机器人关键技术,机器人还可以减少人力的使用

点赞(34)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