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从国内巨头到全球领航者》

当我们谈论电网建设时,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多年来,世界各国都在努力研究和改进这一技术,其中不乏曾经的冷战主角——苏联和美国。然而,尽管他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这项技术最终还是未能走出实验室,因为要么维持时间不长需要降压,要么成本过高难以实施。

那么,中国在这一领域的表现又如何呢?由于国土辽阔,东西南北跨度大,要实现全国电力的全覆盖并非易事。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自2004年起,中国的电网建设不再仅仅是个人或企业的责任,而是变成了一个集高校、科研机构之力,在相关部门的带领下共同攻关的集体行动。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和探索,终于在新型绝缘材料的发现上取得了突破,为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扫清了障碍。经过多年的筹备和调试,中国在晋东南地区成功实施了首个1000千伏特高压技术示范工程。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特高压直流电运输距离最长、输送总量最大的国家,实现了多个“世界第一”的殊荣。

这种宏大工程的顺利实施,离不开政府的有力领导和统筹规划。试想,如果中国的电网走向私营化,那么哪个私营企业能有如此强大的号召力和责任感来完成像“西电东送”这样的国家级项目呢?

反观太平洋对岸的美国德州,由于其独特的电网运营模式,德州的电网主要由多家私营公司分散控制。2021年,德州遭遇了历史性的低温灾害,最低气温降至零下18摄氏度。然而,随着寒潮的到来,德州却出现了大面积电网故障,导致近四百万人无法正常使用空调和热水。究其原因,德州80%的电力来源于火力发电,长时间的低温天气和设备老化导致发电厂超负荷运转,最终瘫痪。这让原本引以为傲的德州非政府管控的电网系统在严寒中暴露出了弊端。

国家电网从国内巨头到全球领航者

国家电网从国内巨头到全球领航者

通过横向比较,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公私电网运营的优劣。一个有主导力的政府,意味着集中力量办大事,一旦出现问题,政府有责任也有能力迅速应对和解决,特别是在涉及民生的重要领域。

那么,为什么国家电网的前缀不是“中国”呢?实际上,虽然国家电网主要负责国内的电网运营,但其业务还涵盖了其他友好国家。如果将国家电网称为“中国国家电网”,可能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和质疑,认为中国试图控制他国的能源命脉。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央企,截至2023年,国家电网已经在意大利、希腊、菲律宾、巴西等十一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干线能源网络的合作。这意味着在这些国家的电力建设中,中国不仅参与了改造和决策,还通过企业的落地和设备的出口,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地区中制定了符合中国标准的电网国际标准。

这个过程并非简单的趁虚而入,而是展现了一个大国的责任感和风范。让我们回到2008年,当时全球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各国政府为了减少赤字,不得不出售国有资产以避免更糟糕的结果。正是在这个时期,国家电网开始走向世界舞台。从2010年到2016年,国家电网成功收购了巴西七家输电公司、南澳输电公司、葡萄牙国家能源网公司以及意大利、比利时输电公司的股权。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国家电网成为全球最大的公用事业企业。在整个过程中,国家电网凭借其卓越的发展体系,成功抵御了经济危机的冲击。同时,在国家电网的帮助下,这些国家渡过了财政赤字的难关,实现了电力建设的合作,而非全面掌控。

如今,国家电网的目标已经不再局限于国内,而是放眼全球,致力于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根据勘测专家的详细研究,北极地区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约为1000亿瓦,占全球陆上风能资源的五分之一。而太阳能资源则主要集中在北非、中东等赤道地区,可开发的资源潜力占全球总量的30%。此外,赤道所在的热带地区还拥有风能、水能等其他优秀发电资源。随着一极一道规划的稳步推进,国家电网将在北极地区和赤道地区与友好国家开展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合作,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构建奠定坚实基础。

本文主题词:

国家电网走向,国家电网前世今生,国家电网背后的势力,国家电网何去何从,国家电网700亿,国家电网将投资超过2万亿元,推进电网转型升级,国家电网的强大,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的前世今生,国家电网幕后势力,国家电网发展

点赞(87)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