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邮轮制造的挑战与技术垄断》


航空母舰和高速铁路的制造已经颇具挑战性,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大型邮轮的建造难度甚至超过了它们。一艘大型邮轮需要2500万个零件,是复兴号高铁的13倍,也是C919大飞机的5倍。那么,为什么它的制造会如此困难呢?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大型邮轮的规模。一百多年前,世界闻名的泰坦尼克号在南安普敦港停泊,等待着它的首次航行。这艘豪华巨轮长269米,排水量高达4.6万吨,不仅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客运船,也是最先进的邮轮。它代表了20世纪初人类科技发展的成果。相比之下,一百多年后世界最大的邮轮——海洋交响乐号,其排水量高达22.8万吨,长362米,宽66米,比泰坦尼克号大了五倍。这艘超级巨轮可以容纳5518名乘客和2200名工作人员,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县城的人口。

大型邮轮制造的挑战与技术垄断

大型邮轮制造的挑战与技术垄断

邮轮制造的复杂性远超航母。首先,设计难度极大,大型邮轮就像一个海上城市,需要考虑数以万计的细节,设计图纸达到数万张。船舱布局、风格设计、噪音控制、安全要求等等,都需要精心规划。其次,制造过程更加复杂,大型邮轮上使用了2500多万个零部件,这些零部件必须精准匹配,否则可能要全部重新制造。同时,为了控制重量,大量使用高强度薄板,对制造精度提出极高要求。最后,对精密度和安全性要求极高。邮轮运行稳定性直接影响乘客体验,对噪音、震动控制要求极高。还需要考虑各种意外情况下的安全返航措施,确保万一发生事故也能最大限度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由于技术门槛高,目前全世界能独立设计、建造大型邮轮的国家寥寥无几。大型邮轮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为复杂的单一机电产品之一,融合了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先进技术和服务业的各种要素。长期以来,豪华大型邮轮的设计和制造一直被欧洲的几家船厂所垄断,其中最著名的有德国的迈尔集团、法国的大西洋造船厂以及意大利的芬坎蒂尼集团。

日本是最早发起挑战的外来力量。2000年,日本三菱重工集团承接了两艘大型邮轮的订单,但由于缺乏经验,在建造过程中一艘邮轮发生火灾被烧毁,另一艘不得不转包给芬兰的造船商完成,三菱重工遭受了巨大损失。10年后,三菱重工再次接受两个大型邮轮订单,但由于国际规范的调整以及与船东在建造细节上的分歧,这两个项目进展十分缓慢,最终导致三菱重工累计损失超过20亿美元。在连续两个项目结束以失败告终后,三菱重工在2016年正式宣布放弃10万总吨以上大型豪华邮轮的制造。

韩国则选择通过并购获取大型邮轮技术。韩国现代重工于1999年并购了芬兰的莫坦-尼尔森造船厂,获得其先进的造船技术。紧接着又在2006年收购了法国的AkerYards公司。但韩国运气很差,并购后的短短几年内,国际造船市场就因金融危机陷入低迷。加上韩国本土造船业产能过剩,造船订单大减少。并购完成后的莫坦和AkerYards很快进入亏损状态,韩国不得不卖掉部分资产来止损。

本文主题词:

大型邮轮的劣势,大型邮轮的优势,邮轮大型化的利弊,大中型邮轮的设计建造技术分析,邮轮制造垄断国家,邮轮制造难度,邮轮产业现状,邮轮制造商,我国邮轮建造市场发展现状如何?,邮轮产业

点赞(71)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