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电子设备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的科技尚处于起步阶段,电子产品尚未普及,成为了人们眼中的稀罕物。然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新型设备的不断涌现,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些曾风靡一时的经典电子设备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一代人难忘的回忆。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些令人怀念的电子设备吧。
"有事呼我"的BP机
BP机,又称传呼机、寻呼机,主要由超外差接收机、解码器、控制和显示等部分组成。它能从基站发射的寻呼信号和干扰中选择出所需接收的有用信号,恢复成原来寻呼本机的基带信号,并产生音响(或振动)和显示数字(或字母、汉字)消息。1983年,上海开通了第一家寻呼台,BP机正式登陆中国。当时的摩托罗拉公司是BP机的生产巨头,几乎成了BP机的代名词。在那个年代,拥有一部BP机可谓是时尚的象征,腰间别着一个BP机走在街上,定能引来众人羡慕的目光。然而,随着手机的问世,BP机逐渐被取代。自1995年下半年起,传呼市场受到手机市场的强烈冲击,传呼用户不再增加。1996年起,传呼市场业绩下滑,用户数量骤减,传呼台数量急剧下降。直至2005年后,BP机彻底淡出了中国的历史舞台。
老板标配——大哥大
在BP机盛行的年代,另一种更为便捷且具有身份象征的通讯设备在市场上风靡一时,那就是老板们的标配——大哥大。大哥大与BP机诞生于同一时期,但能够手持一台大哥大手机的人,才是真正有身份、有地位、有财富的象征。在80年代,一部大哥大的公开价格为20000元,而当时普通职工的月薪仅为50元左右,可见其价值之高。1987年,大哥大进入中国市场,广东率先建设了900MHZ模拟移动电话,以实现与港澳的移动通讯接轨。这种重量级的移动电话,厚实笨重,状如黑色砖头,重量超过一斤。它仅具备通话功能,且通话质量不甚清晰,需大声喊话。尽管大哥大体积庞大,但其一块大电池在充电后仅能维持30分钟通话,而充满一次电则需要十几个小时。尽管如此,大哥大在市场上依然供不应求,即使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随着香港警匪片的兴起,大哥大被多位电影大咖带火,引发民众争相模仿。然而,随着2G网络和更便捷的黑屏手机的出现,大哥大在2000年初逐渐消失在市场中。
移动电信之争的产物——小灵通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电子设备
提起小灵通,许多人仍记忆犹新。在80、90后的记忆中,小灵通的地位举足轻重,谁不想拥有一部小灵通呢!1996年,中国移动与中国电信分道扬镳,移动主攻手机通讯业务,发展势头迅猛;而电信则受限于业务范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移动赚大钱。此时,余杭电信局局长徐福新提出了将PHS无线市话嫁接到固定电话网的创新思路,利用中国电信网络,前端接上PHS的无线技术,从而打造出一个建立在固定网上的小手机。UT斯达康的总裁吴鹰成为徐福新的合作伙伴。自1998年1月起,余杭地区正式开通小灵通。2002年8月,小灵通在中国大陆200多个城市开通,网上用户数超过600万。2006年10月,中国大陆小灵通用户达到历史顶峰。一时间,小灵通成为了全民追捧的对象,无论男女老少,几乎人手一部。小灵通以其耗电小、待机时间长、通话质量好以及对人体危害小的特点,赢得了广泛好评。然而,自2008年起,小灵通用户数量不断下降,被列为贬值资产。直至2014年10月,所有小灵通基站关闭,小灵通时代宣告结束。
大疙瘩电脑
在90年代,我们上学时的电脑还是相当笨重的,那时上微机课还得穿上鞋套才能进入机房,因此,每逢微机课前夕,同学们都会提前准备好鞋套。这些大疙瘩电脑虽然体积庞大,但在当时却是高科技的代表,为我们打开了了解世界的新窗口。如今,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脑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巧便携,功能也越来越强大。而那些曾经的"大疙瘩"电脑,也成为了我们心中难以忘怀的回忆。
本文主题词: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50款电子设备,2000年的电子设备,以前的电子设备,以前的电子产品有哪些,80年代电子设备,曾经风靡一时的电子产品,有意思的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历史,看中电子设备普及的趋势,经典的电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