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朗行动:整治生活服务类平台 营造健康网络环境》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众多生活服务类平台应运而生,极大地便利了公众的生活。然而,这类平台及其账户的高流量、高关注度以及不可替代性,也吸引了不法分子的注意。近期,网信部门开展了“清朗·生活服务类平台信息内容整治”专项行动,针对聊天交友、网络购物等20类生活服务平台进行了多轮排查,共清理违法不良信息790万余条,处置账号170万余个,引起了广泛关注。

作为一名资深网民,您可能曾遇到过以下尴尬场景:在搜索引擎中输入人名或地名时,出现了不雅的联想词;在正常浏览网页时,被隐形链接引导至境外赌场;还有那些隐藏在APP角落或评论区的广告,不断诱惑您“刷单日结赚大钱”。尽管这些对具有一定免疫力的成年人来说,不过是“污了眼睛脏了手”,关闭即可,但家长们更担心孩子在使用网络时受到这些“牛皮癣”的影响,被低俗信息、赌博营销洗脑,面临的风险不容小觑。

清朗行动整治生活服务类平台营造健康网络环境

清朗行动整治生活服务类平台营造健康网络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网信办还集中曝光了一批典型案例,涉及地图导航、电商平台、团购点评、同城生活、实用工具等多个领域,违规问题主要出现在搜索推荐环节。生活服务类平台作为连接商家和消费者的桥梁,本应承担信息筛选过滤的责任,营造一个良好的内容生态。然而,部分网站平台不仅明面上缺乏维护管理,暗地里甚至搞起了付费排序、价高者得,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我们不禁要问:这些搜索引擎究竟为谁服务?平台又站在哪一边?如果平台利用市场优势地位肆意“夹带私货”,操纵引流推流机制并借机牟利,实际上是将隐性成本转嫁给广大用户。

整治生活服务平台和账号是一个关联的环节、立体的过程,其中既存在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涉及许多新内容、新现象。有网友反映,近两年在评论区和店铺信息中看到的“互联网黑话”变多了,有人使用错别字、生僻字、打空格、加特殊符号来规避审查。这要求专项行动向纵深发展,精准识别打击。

近年来,自媒体乱象丛生,刷赞水军、虚假推流、擦边低俗、网络戾气频现,与生活服务平台蕴含的巨大消费力相结合,为“毒瘤”输血供氧。清理一批违规账号和内容,督促指导网站平台健全完善长效治理机制,方可剪除违规信息的病根。

现实生活中,公告栏里、电线杆上、共享单车表面的各类低俗小广告,犹如“牛皮癣”令人痛恨,常常成为环卫清理的重点工作。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整治与公众衣食住行相关的生活服务平台,道理和逻辑也类似。完善举报、审核和惩戒机制,这场“大扫除”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持续努力,需要更广泛的参与。

本文主题词:

点赞(74)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