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与草原:匈奴考古新发现与新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郑州成功举行

中原与草原匈奴考古新发现与新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郑州成功举行

中原与草原匈奴考古新发现与新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郑州成功举行

2024年1月9日,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蒙古国立大学乌兰巴托分校协办的“中原与草原:匈奴考古新发现与新研究”学术研讨会在郑州隆重召开。此次盛会汇聚了来自蒙古国立大学乌兰巴托分校、蒙古国国家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蒙古国科技大学、成吉思汗博物馆的6名蒙古学者,以及西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阳市考古研究院的12名中国学者,还有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赴蒙古国考古项目成员。

河南省文物局外事科技处处长王瑞琴在致辞中表示,河南作为现代考古学的发源地和中国考古大省,近年来在国际文物考古合作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河南文物已远播海外四十多个国家及地区,河南考古队亦先后赴蒙古、肯尼亚、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开展联合考古,均取得丰硕成果。

本次研讨会共有12个学术报告,围绕中国和蒙古国近年来匈奴考古的新发现与新研究成果展开。蒙古国立大学乌兰巴托分校讲师E.Mijiddorj代表蒙古国学者发言,他表示,本次报告内容丰富,涵盖了匈奴贵族和平民墓葬的考古新发现、器物与纹饰研究以及最新的多学科研究成果。多年来与河南学者的紧密合作,不仅取得了重要成果,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期待未来双方合作能持续并取得更多成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指出,中原地区与草原地区的文化互动与交流历史悠久,自匈奴时期起,这种交流变得更加丰富且具文字记载。近年来,河南省在蒙古国开展的匈奴考古项目取得显著成果,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认可。本次研讨会的报告内容不仅展示了匈奴考古的最新发现与研究成果,也为中蒙两国学者提供了互相借鉴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对推动相关研究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对匈奴时期中原与草原地区文化交流的研究,可为探讨更早时期文化交流活动提供参考。此外,联合考古研究与召开国际学术会议亦是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途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将继续为国内外匈奴考古合作研究提供支持和平台。

本文主题词:

点赞(29)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