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环球时报》报道:“2024科学跨年之夜”引领中国百姓领略科学魅力

新《环球时报》:“2024科学跨年之夜”点亮中国百姓的科学梦想

文章润色后:

环球时报报道“2024科学跨年之夜”引领中国百姓领略科学魅力

环球时报报道“2024科学跨年之夜”引领中国百姓领略科学魅力

新年伊始,一场独具特色的跨年晚会——“2024科学跨年之夜”吸引了无数中国百姓的眼球。在这场晚会上,十多位顶尖科学家通过网络直播为全国观众带来了“2024年第一堂科普课”。近年来,中国科学家在行星探测、量子计算、生物科学等诸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环球时报》特别挑选了4位“科学跨年之夜”的代表嘉宾,通过报道他们的创新历程,与读者共同分享科学进步的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在晚会现场,一边拆解走马灯,一边向在场的小朋友们生动地介绍了走马灯的工作原理与近代燃气轮机之间的相似之处。他感慨地说,航空发动机是航空工业的核心,全球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具备研制航空发动机的技术能力,而能达到顶尖水平的更是凤毛麟角。由于受到技术封锁和缺乏核心技术的限制,中国在研制自主航空发动机方面曾步履维艰。然而,2023年5月28日,国产大飞机C919的商业首飞标志着中国民航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刘大响院士分享了他的科研经历,他说:“我今年已经87岁了,与飞机发动机结缘已有60多年。这60年里,我有半辈子在山沟里度过。”他提到,航空发动机的自主研发离不开高空台这一大型装置,这是一种在地面模拟飞机发动机在空中飞行状态和环境条件的试验设备。他在深山中奋斗了30年,致力于建设中国自己的高空台。1995年底,我国首个高空台通过了国家验收,其总体试验技术和测试精度达到了世界同类设备的先进水平,被誉为“亚洲第一台”,为我国20多个发动机型号完成了试验。至此,我国成为了继美、俄、英、法之后,第五个拥有类似规模高空台的国家。刘大响激动地说:“我们的付出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而是漫长无尽的坚守。”

北京市科协副主席陈维成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指出,“科学跨年之夜”巧妙地融合了科学与节日元素,讲述了科技创新的故事,展现了科技报国的豪情,使公众深刻感受到了国家科技发展的辉煌成就,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科学文化自信。这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主题词:

2020科学跨年,2021科学跨年之夜,观看2021科学跨年之夜感受,2020科学跨年之夜观后感,btv科学跨年夜,btv科教频道2021科学跨年之夜,科学跨年夜回放,科学跨年之夜心得体会,2020科学跨年之夜,2021年科学跨年之夜

点赞(15)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