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脑发展的早期阶段,大多数人将其视为一种工具,而只有技术人员和爱好者才会深入研究其背后的发展历程。自从电脑诞生以来,直到后来的大规模普及,人们一直使用的是二进制数字系统。然而,在电脑发明的初期,也曾出现过十进制和三进制的系统。其中,三进制的产品是由苏联研制的。然而,这种类型的产品不仅在全世界范围内没有引起关注,甚至在苏联国内也没有激起任何波澜。如今,一些研究电脑历史的观点认为,三进制可能比二进制更优越,更符合人类的思维逻辑。然而,由于技术推广方面的困难,美国的二进制产品最终取得了胜利。那么,三进制产品真的是败给了技术吗?还是其他因素影响了它的发展?
科技的起点:电脑,在其诞生的年代,无论是专业还是通俗的称呼,都被称为计算机。1947年,一名叫巴希尔·拉梅耶夫的肄业生,在收听BBC广播时,得知了美国人在1945年底研制出了一台计算机。这款名为埃尼阿克(ENIAC)的初代计算机,总重量达27吨,拥有令人惊叹的17468根电子管。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几乎每天都会烧坏电子管,使得计算机连续工作20个小时成为奢望。因此,这台庞然大物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处于停工状态。尽管拉梅耶夫对美国计算机的具体情况并不了解,但在听到广播后,他产生了新的想法。
与此同时,苏联也在制造以电子管为基础的计算机。与美国的产品相比,苏联的MESM计算机更耐用,电子管更不容易损坏。在此期间,美国人于1947年研制出了晶体管,苏联人也在1950年前后推出了自己的晶体管。美国后来基于晶体管研发出了新一代计算机,苏联人也在这一时期进行了相应的构思和追赶。其中,拉梅耶夫等人构思的是用晶体管取代电子管的计算机。在上世纪50年代,苏联和美国的计算机发展水平相当。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改变了计算机的发展轨迹,也使得苏联的技术开始落后。
三进制计算机一场被遗忘的革命
成功研发但未量产:以电子管为基础的计算机在美国并未使用太久。从60年代开始,美国相继推出的计算机都以晶体管为基础,采用二进制数字系统。而在此期间,苏联人对于计算机的内部架构有了新的想法。1956年,在索伯列夫这位科学院院士的带领下,一群年轻的莫斯科大学学生开始构思基于三进制数字系统的计算机。经过两年多的研发,名为Сетунь的计算机在1958年问世,随后又经过至少两年的测试。
现有资料显示,由于采用了三进制底层架构,Сетунь计算机相较于二进制计算机在学习和使用上更简单、更稳定,无需专门学习汇编语言即可操作。此外,计算机的维护也非常方便。测试完成后,该型号的计算机共生产了50台,全部用于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使用。反馈显示,该产品的耗电量低于其他计算机,电路运行速度也很快。因此,各方都希望该产品能够量产。然而,接下来的问题就出在了量产环节。
由于Сетунь计算机的研发从头到尾都只是索伯列夫和几名年轻学生的自发行为,在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是否量产并非研发人员和企业所能决定。有资料显示,苏联官方叫停了该产品的生产。生产该型号计算机的工厂,位于捷克斯洛伐克的一家工厂也因此关闭。尽管没有开始量产,但研发人员并未停止探索。整个60年代,围绕三进制数字系统的计算机研究仍在推进。到1970年,新型产品Сетунь70问世,建立了区别于二进制“byte”的字节“tryte”,性能和操作方面进一步优化。然而,新产品仍然被封存。此后,关于三进制计算机的研发就此终止。
从技术角度来看,有人认为三进制数字系统比二进制结构更稳定、更便捷。甚至有人认为,其“模糊数学”理念更接近人类大脑的思维模式。二进制计算机架构在运行逻辑上只有是与非,只有真与假,没有未知领域也没有不确定性,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范围。而人类的思考方式往往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有人甚至认为,如果三进制计算机没有中断发展,没准现在就能...
本文主题词:三进制计算机可怕,三进制计算机有什么优势,三进制计数,三进制计算机原理,三进制例子,三进制计算机还在发展,三进制的计算机的缺陷,三进制计算机有人研究吗,三进制计算机很可怕吗,三进制计算机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