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让我们一同揭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航空遥感系统的神秘面纱。遥感,顾名思义,即遥远的感知,是一种无需直接接触目标物体,仅通过接收物体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号,便可揭示物体各种特性的技术。遥感技术不仅能够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穿透植被、水体等,揭示地表之下的秘密。
航空遥感系统,被誉为“空中变形金刚”,其实距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例如,在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救援中,翼龙无人机便迅速赶到现场,通过远红外线遥感等技术手段,为救灾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新一代大型航空遥感系统,体积更大、功能更强大,可集光学、微波、激光、红外等多种载荷于一身,形成18个不同类型的观测窗口,不仅能清晰观察地表,还能精准透视地下,可谓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更令人称道的是,航空遥感系统可根据任务需求,装载不同载荷进行同步工作,实现7种不同的组合方式。在国土测绘、应急减灾和生态保护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探秘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航空遥感系统
在辽宁营口兰旗机场,航空遥感系统的外场运行基地,我们可以看到新舟60遥感飞机,作为该系统的空中平台,其装载能力尤为突出。从载荷角度来看,新舟60遥感飞机拥有7种18个对地观测窗口,可满足多种载荷的使用需求。此外,新舟60遥感飞机还具备强大的观测能力,可根据即将执行的海陆统筹实验任务,选择多光谱、高光谱、激光、合成孔径雷达等多种载荷的协同观测方式,从而获取高质量遥感数据。
新一代航空遥感系统突破了舱外多挂点和机体连续大开口飞机结构设计等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满足了光学、微波、激光、红外等多种载荷同时安装、数据协同获取的需求,填补了国内具有长航程、多功能、多观测窗口的中大型航空遥感飞机研制空白。新舟60遥感飞机,因其“一机七构型”的改造,被誉为“空中变形金刚”。
航空遥感系统上的多个载荷可同步对地观测,通过实验室后期处理,最终生成各类数据产品,满足不同领域的重大需求。例如,2023年,依托航空遥感系统,中国科学院组织开展了“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三江示范区航空飞行综合观测试验。航空遥感系统搭载8套大型遥感设备,与卫星、无人机、地面采样等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实施黑土地空地立体监测,多频次全面“体检”提高了黑土地耕地产能与质量监测能力,构建出黑土地耕地档案,为保护利用好黑土地、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本文主题词:国之重器!航空遥感系统通过国家验收投入运行,航空遥感系统通过国家验收,航空遥感技术,航空遥感平台有哪些?,当前国家遥感的重大专项,航空航天遥感技术,航空遥感应用,大科学装置航空遥感系统,当前国家遥感的重大专项和需求有哪些?,航天遥感发展